新闻中心

高新城发集团以“绣花功夫”绘就城市宜居新画卷

  • 信息来源:综合管理部
  • 作者:丁晓燕、窦馨雅
  • 日期:2025-09-24

清晨的高新区,地铁站点周围非机动车停放整齐有序,花卉景观沿街绚烂绽放;修缮一新的慢行道上,骑行族平稳通行;城市街角的游园里,行人惬意漫步……。今年以来,高新城发集团深入贯彻落实《合肥市城市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方案》,从细节入手、向精细发力,让城市有“颜”更有“序”。

畅通“微循环”,慢行系统优化出行体验

柏堰湾路是高新区主干道路,沿线高科技企业众多。面对日益增长的通行压力,高新城发集团采用“东西分段、错峰施工”模式,在推进道路功能完善的同时,有效保障日常通行。通过增设专用辅道与人行道,实现人车分流,显著提升通行安全与效率。

针对皖水路(创新大道-石莲北路)路段老旧破损程度不一的现状,秉持“一路一策”原则,高新城发集团采取“右侧重建、左侧维修”的差异化改造方案。在工程实施中,进一步结合沿线单位道口实际情况,细化“一点一策”优化措施,同步制定人慢系统完善实施细则,从设计标准、功能布局、施工工艺到验收流程全面强化过程管控,着力打造“安全适用、美观协调、舒适便捷”的慢行环境。“以前这段路坑坑洼洼,下班骑车都得绕着走。现在修得平整又宽敞,终于不用和机动车挤在一起了。”中科离子公司员工李女士欣慰地说。截至目前,高新城发集团已人慢完善与道路提升改造17条,总长27.71公里,正在改造31条道路,总长55.4公里。日益完善的交通网络,不断提升城市生活舒适度、便利度。

改造后的石莲北路人慢

改造后的石莲南路人慢

破解“停车难”,地铁口扮靓文明之窗

地铁站口非机动车停放乱象一直是困扰城市治理的难题。今年以来,高新城发集团党总支积极响应高新区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号召,聚焦地铁站点通勤难题,自7月起发动全体党员和干部职工,于早晚高峰时段持续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通过温馨提醒规范停车、主动整理乱停车辆等方式,累计已组织志愿服务约100场、164人次,为营造文明有序的停车环境注入暖心力量。

在强化人文引导的同时,高新城发集团在工程层面持续发力,开展地铁站点非机动车停车位改造工程。通过系统整合地铁站点附近的零散空间,新建非机动车停车场,并采取抬升侧石高度与设置无障碍通道,引导车辆有序停放。此外还利用可移动花箱进行功能分区,既解决停车难题又提升了城市形象。“新增的停车区太方便了,再也不用在杂乱的车堆里‘挖’自己的车了。”市民王先生表示。目前,轨道4号线柳树塘、科大先研院、量子院、合肥七中、青龙岗5个站点12处地铁口周边环境整治已完工,改造面积1.3万平方米,新增非机动车停车位2700个,轨道2号线地铁口整治正在有序进行中。全年高新区共计划开展11个站点升级提升,预计新增非机动车停车位4000余个。

改造后的科大先研院站点非机动车停车区

绘就“绿画卷”,见缝插园提升生活品质

面对群众对更多绿色空间的深切期盼,高新城发集团以城市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巧妙挖掘城市“金边银角”,充分盘活闲置空间推进“见缝插园”,为居民打造出一批“出门见绿、步行入园”的高品质休闲空间。

在创新大道上,96组花箱护栏依次排开,一串红、长春花等花卉缤纷斗艳。“有了这些花箱,每天路过都觉得心情舒畅。”在附近创新产业园工作的张女士表示。不仅如此,高新城发集团还在更大范围内推进绿化提升工程。今年以来,高新区新建提升海棠路高压走廊绿线、华佗巷游园等8个公园游园,新增绿化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曾经的“灰色地带”海棠路高压走廊蜕变为3.6万平方米的“绿色廊道”;融入了中医药文化元素的华佗巷游园,胶囊IP玩偶活泼又可爱;拓宽园路、增设花灌林带和照明设施的公安学院游园搭建起居民区与大蜀山森林公园相连的生态廊道……这些瞄准“城市微空间”的精致蜕变,正悄然提升着市民的生活品质。

创新大道花箱

华佗巷游园

从慢行系统建设到地铁口整治,从街景焕新到游园提升,高新城发集团将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上不断“深耕细作”“细治入微”,在生态环境提升、区域地块改造、城市片区更新等方面多向发力,让城市更有颜值、更具内涵,努力绘就一幅现代城市宜居新画卷。